DB-1418

映恩同類首創「TAA + IO」BsADC的生物學理論支持

 

 

    

 

・與HER3和EGFR結合,可產生協同抗腫瘤作用

・能夠克服對傳統EGFRTK的耐藥性

・覆蓋更廣泛的患者群體

藥物設計的主要亮點

經過驗證的機製,擁有差異化的分子設計

・差異化「1+1」形式設計
・在EGFR耐藥、EGFR低表達或HER3耐藥模型中展現出更佳療效
・與傳統的單特異性ADC相比,提高了治療效果

基於對生物學深刻理解的獨特設計

・對腫瘤細胞的結合親和能力高於健康細胞

・更好的內吞性,增強對腫瘤的有效載荷

各種設計策略

・TAA+I0(DB-1419)-同時靶向(i)腫瘤細胞上的TAA,以誘導腫瘤細胞死亡;及(ii)10抗原,以利用免疫系統實現協同效果

・TAA+TAA(DB-1418)-靶向兩種不同且經優化選擇的TAA.該等TAA在相同的癌細胞中共同表達,以改善抗腫瘤療效,並降低脫靶毒性

優勢特點
臨床前數據
・對同時表達EGFR及HER3的腫瘤細胞具有更高的結合親和力,與其他具有「2+2」HER3xEGFR BsADC相比具有更好的內吞性
・在6mg/kg的臨床前模型中,實現了99.32%的腫瘤生長抑製,顯著高於單特異性HER3靶向ADC 53.88%的腫瘤生長抑製
開發計劃
・正在進行IND支持性研究
・探索在多種實體瘤治療方面的潛力,包括ESCC、HNSCC、CRC、非黑色素瘤皮膚癌、NSCLC、GC、胰腺癌、鼻咽癌、膀胱癌及BC
關鍵預期催化因素
・預計將在2025年推進至臨床階段
靶向腫瘤殺傷
・克服腫瘤異質性
・降低脫靶毒性的風險
克服耐藥性
・更強的療效
・阻斷逃逸路徑
較高的準入門檻
・抗體工程、穩定性及生產方面的挑戰